因地緣因素,週末常跟N4在城隍廟週邊的巷子裡覓食,那裡充滿廣受各討論區推薦的不起眼小店。這些小店通常規模不大、也不算乾淨,但卻都是歷久不衰的數十年老店。
 
今天中午,也許用餐時間比過去選的不好,在一家常去的小吃店裡排著隊、等著點餐。邊等著,我心裡就跟著嘀咕起來:「什麼?沒有用點菜單,都是用口頭Order的?怪不得一團亂...」、「啊?一干人等(想必是一家人都投入到這個小店的經營)在開放廚房裡忙進忙出、相互干擾,這樣的動線、動作元素根本一定被學工業工程的修理個半死...」、「怎麼分工這麼不明確...」、...
 
隊伍前頭客人:「老闆,我是點三個小的、怎麼包給我三個大的?」男老闆跟著客人彼此爭執著是一方沒講清楚、還是另一方沒聽清楚,一面對著一旁的親戚同僚咆哮著:「妳剛剛包的那些東西是多少錢?」、還一面用單面廢紙計算總價... 雖然,這一家人每次對我(們)都客客氣氣的、用「今天一樣嗎?」來呈現對我的親切與熟稔,但此時心裡還是用著自己所學的專業對所看到得一切感到不可思議。
 
在教學過程中,要求學生寫產業個案分析時,我常不斷提醒學生不要寫出「...因為該現場都是人工搬運,所以建議應當導入自動化搬運設備來改善效率」、「...因為**作業是以人力來執行,所以建議應當導入資訊化系統來減少錯誤率...」等「缺啥補啥」的不負責任論點。突然間,我發現,我犯了相同的錯誤。我看著隊伍前後方的人,幾乎都是歐巴桑、歐吉桑,他們都靜靜地等著;若這是一家窗明几淨、企業化經營、一切講求效率的店面,那眼前這群客戶還在嗎?
 
「侯先生,你只是來吃頓飯,不是來當現場改善顧問、更不是來當稽核員,請收拾起你自以為的專業...」我心裡想著。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侯建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