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甲說:「我不知道我比較喜歡吃蘋果、還是喜歡吃香蕉?
某乙說:「幹嘛管香蕉跟蘋果?西瓜最好吃、吃西瓜吧!」
某丙說:「相信自己吧,條條道路通羅馬...」

這樣的對話看起來稀鬆平常,也似乎合理;我們也都很直覺地認為某乙、某丙是好心地想幫某甲解決他的問題、給他力量。但實際上這樣的對話卻潛藏一些可探討的問題(對我而言,某丙的話只是種點綴性的安慰話、力道不強,我就忽略不討論):

(1) 某乙錯認為某甲是庸人自擾:很有趣的是,若某甲真的僅想知道他自己喜歡吃蘋果、還是喜歡吃香蕉或是單純地陳述他不知道自己對蘋果、香蕉的評價優劣的事實,那某乙的「某甲庸人自擾」,反而是某乙的庸人自擾,不是嗎?

(2) 誰說某甲要吃水果了?某乙已經過度地將某甲的訊息延伸,沒落在某甲原始的議題上。當然某乙有另創議題的權力,但同時間,我們也就不再認為某乙是站在某甲的立場上給某甲忠告,而僅是某乙單純想發揮自己想討論的議題。

發生(1)、(2)的狀況時,某乙的熱心往往不會讓某甲感到窩心,甚至可能讓某甲覺得莫名其妙;更嚴重地,可能讓某甲更徬徨或惱怒。

-----

但若某甲很滿意某乙所給予的忠告,那存在另一個可以探討的問題是「某甲的確庸人自擾」,因為某甲自己本身沒看穿問題的本質,誤以為他原本關注的問題是問題所在。

面對別人的問題時,我們可能會有自己的評斷,甚至以自己的觀點來看會認為別人的問題根本就不是問題,但像某乙下這麼大膽的結論往往可能因為過度衝動以自己觀點來揣摩別人觀點、或對別人夠熟悉、知道對方在提出這個問題時,絕對忽略了一些重點!所以除非某乙對某甲夠瞭解,否則下這樣結論是失禮、而且不尊重某甲的判斷力的。若某乙真的認為某甲的問題不是問題,只有拿出自己的實例證據來呈現,告訴某甲自己曾遇過的類似情境,而自己又是如何處理、這問題何以不是個問題、...

「好心」要能滿足別人,而不是滿足自己的衝動。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侯建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