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陣子,在不同的場合裡,都有面對學生發表"高見"的時候,學校校慶的籌備會議、系上的大學部座談會、...等,每每結束後都讓我很難過、失落,尤其是系上的大學部座談會。因為不論就態度、表達、觀點、互動都少了些作學生該有的謙卑,取而代之的是氾濫的自我評斷與不成熟的觀點,更遑論這心態下他們所使用的語言。
 
在我大二時,我被同樣在清大唸書的二姐重重地打了一記;並不是她真正打我,而是她看似無心的回應衝擊了我。記得當時,我在評論某門課的老師教學方式不好、應該怎樣教...等云云,她冷冷地回了我一句:「所以你教得最好」。當下,我心裡是很難堪的,難堪的是,我的優越感溢乎我的謙卑、我的挑戰溢乎我的自省。我氾濫自己的優越感,而忽略了自己在學習上該有的謙卑,也許,我還是可以學得很好,但卻是在不健康的心態下產生好的學習結果。在那之後,每當我自認為自己在一個"學習"的狀態與環境中時(但人生何處不是在學習中),我對一個對環境、狀態、人物、評論、觀點下挑戰時,我都必須先檢視自己的謙卑,當我決定還是下挑戰時,代表了我對被挑戰的標的是輕視的;而我也承認,即便到現在為止,我都還是不斷地需要為自己曾經作過的輕視感到慚愧,因為有些時候,我還是讓優越凌駕於我該有的謙卑判斷。
 
每當優越感凌駕我的謙卑時,某種程度我自認為我自己的認知、自己的前提是對的,而選擇不去接受對應的環境、狀態、人物、評論或觀點(不管是明的不接受或是暗地地不接受),當我礙於情勢,選擇暗地不接受時,我很清楚,我很容易會把事情作得不夠好、不夠快樂,感覺是這個環境、狀態、人物、評論或觀點欠我的。但仔細靜下心,試著謙卑必去接受時,我卻常發現我是有能力接受它的,而且接受它反而讓我的可能變得更大,而更顯得自己的不該優越、更該謙卑。
 
每當同學、畢業生聊起職場的狀態時,真要推究問題本源,不也就是優越/謙卑間的不平衡的作祟,而優越感存在的原因不外乎自認為已經夠好、夠用力、夠用心、夠清楚。我們常忽略自己在一個互動關係、環境中所扮演的「學習」身份,而把自己當個不成熟Baby似地期待別人、環境配合自己的特殊性給予對應的迎合與撫慰、或錯把自己當顧客似的挑三揀四、要A不要B。
 
美國很多真人實境的節目充滿了教育意味,對我而言;因為那真實地讓自己有機會以第三者角度去觀察面對評論時,受評論者如何在自我優越與謙卑間作取捨;選擇優越者的下場又是如何(當然這還是或多或少有戲劇的元素在裡面)。而國內的超級偶像、星光大道、...等選秀節目,意義比較不同,我們大多只看得到台面上謙卑接受評審看似主觀、情緒的批評;台面下是優越地依然故我、還是謙卑地接受批評,卻無從得知。
 
這陣子,我選擇測試、挑戰學生的優越感與謙卑,而前幾天是我這測試的總結,我也陸續得到了學生選擇的結論,也許他們沒發現他們的觀點已經做出了選擇。我感謝願意選擇走入謙卑的人,也許某種程度,代表教育還算某種程度的成功;對於選擇走入優越感的人,某種程度是我的難堪,我知道這是對我的輕視,是我該在測試後所需謙卑面對的後果,也必須尊重他們優越感的選擇、迎合他們優越感的選擇,這樣的過程之後,我必須假定他們很清楚自己在做怎樣的選擇。
 
知道這結果後,想不到,難堪之外卻是一種如釋重負的感覺,因為我不再需要守著在這測試以前對自己所要求的謙卑。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侯建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