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面對不同對象講話的表情不同、文字不同、內容不同,若有機會以第三者立場看一個人面對不同對象的對話,就等於重新認識一個人、重新瞭解一個人的經裝飾後的表象與毫無遮掩的內心。
 ---
剛剛看完一部大陸片「那個傻瓜愛過你」,劇中主角透過別人的一系列信件勾勒一段感情故事的發展,原以為這是來自第三者的故事,卻隨著劇情的急轉直下發現自己也是劇情中的角色之一。這部片對我而言,稱不上感動、稱不上喜歡,除了有點過時老套的劇情外,不適應大陸人生硬的聲音表情(我聽來感受如此)更是主因。
 ---
週五,我利用一個晚上的睡覺時間,滿足了大學時心理學課程中「多一個小時」的夢想。「如果你可以多一小時,你希望用那一小時作啥?」我的答案是讓班上哄堂大笑的「我想看看別人在作啥。」週五凌晨,顧不得一早就得搭車前往CGU,沈迷在一個小說劇情中。這部小說沒有場景、只有對話,而且真實發生在我的身邊。除了偵探小說,已經沒有其他小說可以這樣吸引我了。看著一個人以不同身份、面對不同對象的對話,慢慢地將角色之間的關係建構起來,每個綽號由內容慢慢勾勒出真名、由心中揣摩的角色形象藉由夾雜的超連結轉化為影音的實體佐證。其實,這些對話內容早已存在,只是自己從沒仔細瀏覽、分析過,不知道以前是如何視若無睹於這些顯而易見的訊息。隨著對話的發展,峰迴路轉的情節、秘密,各角色的戲劇性越發鮮明,從某個時間起,我也加入了對話情節,只是,我不過是個連配角都稱不上的角色。就這樣,這部小說讓我看到凌晨五點,除了罪惡感的侵襲,心情也變得沈重。是的,我看到別人的秘密,我滿足了自己的好奇心,但卻也增加了自己的秘密,我不能告訴別人我知道的秘密,我更不能告訴主角我知道的秘密,更重要地,我以為我自己可以作些什麼,但卻因為這是個秘密,我什麼都不能作。
 ---
老三離開後,我們找到好幾本她親手謄下的簡訊紀錄,我知道,從那些簡訊紀錄可以看到老三的很多內心世界、她的情緒、甚至她的秘密;但人都走了,知道得更多,只會讓自己更難過與遺憾,所以我選擇不去看它們。我知道,老二花了好幾天的時間逐漸勾勒、整理一些情節,我也相信她的確知道,但她僅選擇性地告訴我們一些片面的訊息,畢竟人都離開了,再有邏輯的組織、整理,也都只是揣測;而就算是事實,也都隨著主角的離開而成為過去式。
 ---
從表象存在的事實抽絲剝繭勾勒內在的真實,就像個偵探搜捕線索的過程;過程中,自己的好奇心、成就感被滿足;但得到真相後,卻換來沈重、罪惡,並把秘密轉移到自己身上。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侯建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