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DD在MSN上跟我說,他工作職務可能會更改,他語重心長地跟我說:「工作快半年了,卻沒有一個可以自我定位的工作成果。」DD的工作一直不算順遂,並不是他不努力、不積極、沒有成就動機,只因他是新人,而常被視為支援角色地更換Job Functions。
 
跟大學同學聚餐時,總免不了談到工作的甘苦,有人工作多年、坐擁高薪、工作輕鬆,卻選擇離職,表象上看起來是瘋狂的舉動,但說穿了,是希望尋找自己在職場理的價值定位。職場中,輕鬆、瑣碎、不太需要壓力、腦力、無具體/ 鮮明/區隔性的任務,表面上看起來固然很吸引人,但其實是沒有具體價值定位,不太容易讓人有成就感的工作。「錢多、事少、離家近」固然是所謂的夢幻工作,但往往無法滿足人自我實現、自我發揮的慾望。
 
幾天前,辦公室的工讀生跟我說,她的同學擔任了一個肥缺助理的工作,老闆人很好,工作不多,有時中午才上班。當時,我對這工作是肥缺的認定是抱持否定想法的。我說對於一個剛出社會的新鮮人而言,這樣非長久性的肥缺工作,無疑地是在慢慢扼殺工作者未來的競爭力;二來,我認為這工作勢必是一個不會讓人產生太大成就感的工作。
 
剛到行政單位擔任二級主管時,自己也曾面臨價值定位的困境;我不希望自己只是一個佔缺的角色、一個處理慣常工作的角色。將近半年後的一個理監事會議算是點醒了我,我可以也應該有所發揮;如今,某種程度,這個兼職工作是我的成就感來源之一。幾天前,大單位裡必須選出績優員工代表,YY很幸運地成為代表大單位進入學校參選最後績優員工的評比。身為YY的主管,在大單位裡的主管會議中,我並沒有挺身出來為YY講太多話。其實,這是一種很尷尬的場合,每位主管勢必都期望推薦自己的員工、肯定自己的員工。而我當時的沈默並不是不肯定YY,相反地,我肯定她的表現、認為她的職場價值定位是非常鮮明的,不用我錦上添花多說些啥,自然大家都看的到這個價值;而結果也的確如此。
 
工作很努力、很積極是件值得稱許的事,但空有努力、積極往往只能被視為「作好本務」,評心而論,這樣的表現並不能被視為「傑出」。一個對工作有抱負的人,終究會期望在職場中覓得專屬自己的發揮空間,是一個除了努力與積極可以解釋以外的另一個沒有範圍的空間。有的人可以在看似充滿侷限、沒有發展空間的工作環境中,創造自己可以發揮的領域;有的人則是靜靜等待它的降臨。我常聽有人在不同的場合說,「這工作這麼輕鬆,只要***、○○○就可以賺到錢,我也要去作,...」,但我往往懷疑對方是否真的有這樣意願;就算真有意願,對方又可以作多久。
 
晚上TVBS的「101高峰會」中,李四端訪問了見證台灣電視史的張小燕,訪談中提到了一個字眼「事業的感情」;我想,工作的最高境界就是在工作中找到自己的價值定位,並跟它產生情感吧!有時候這是工作使然、有時候是自己天性使然。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侯建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