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當學生時,上台報告、研討會報告前,總期待台下聽眾啥問題都沒有最好、沒啥人來聽最好,現在上台報告/演講前,總要先給自己最壞的心理建設:「最糟的狀況就是沒人提問題,沒啥人想聽...」
 
當學生時,總覺得在台上報告,面對台下的問題無法從容面對,很可能會醜態百出、尷尬地需要面對眾人在台下看自己的眼光。但上台經驗久了,才知道,真正尷尬的是自己花了時間、心力準備的內容,台下聽眾卻像鴨子聽雷一點回應、問題都沒有,或是禮貌性地拋出文不對題的問題、與演講重點無關的問題,雖然自己可以順利過關,但一點快樂的心情都沒有。現在,當報告/演講後被一堆問題淹沒,是一種讓人欣慰的結果,即便問題本身是凸顯自己演講內容的盲點、缺點、或限制,都呈現了自己的報告/演講的內容被在意、被關注、被細細體會過,自己的表達能力也應該是OK的(沒有被問出與內容不相關的問題)...
 
以前,跟Pai敲定論文口試老師時,我曾問她讓某個老師擔任口試委員好不好。她說,她會覺得以她對該老師的瞭解,她會覺得自己的內容可能不被尊重。其實,當下我是肯定她在意自己努力是否被等同關注的心態。另一方面,當我聽到學生私下開玩笑地說:不用太認真準備投影片、報告,老師根本不會看、不會專心聽時,我都要懷疑又有多少學生是這樣心態Prepare給我的報告的,若是,那對我打算用心細讀報告的初衷又何嘗不是一種不尊重或污辱?
 
學生時代,自己的書面報告受過的肯定不少,但當中也不乏自己斷定不出老師到底看到了些啥的疑惑,自己獲得的肯定是因為內容多?排版漂亮?還是?真正讓自己開心的卻是「中等教育」課程滿是紅字與反問的書面報告,那是一種我很確定老師看過內容、思考過內容、品味過內容的感覺,即便他給我的是另一種反思。那門課,是我大學時代唯一學期成績滿分100分的課程。
 
被正中要害地批評當下固然讓人沮喪,當心裡冒出為何你只看到我的問題、卻沒肯定我的付出的同時,何嘗不試著將它視為一種值得欣慰的肯定,一種自己的努力過程曾被試圖瞭解或深入被瞭解的肯定與尊重。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侯建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