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一位大學部的已畢業學生因打算出國唸書的緣故來找我談推薦信、出國的相關事宜,這讓我想起好幾年前一個頗離譜的索推薦信個案。
 
曾修過我課的學生,我應該都有能力認得出對方、知道對方的名字。在大葉任教的那一年,有個我沒見過面的學生來找我幫他寫推薦信,我跟他再次確認他不是我所教過的學生後,問他為何找我寫推甄研究所的推薦信,他說他旁聽過一次我的課程... Jesus!雖然我最後還是幫他寫了推薦信,但我覺得這位學生有點悲哀,念了四年大學,最後竟是選擇一個他沒修過課的老師幫他寫推薦信。
 
任教六年來,已經寫過83人的推薦信(當中還不乏有同一人為多種不同目的索取推薦信的),這些人中,我必須承認,有些我並不想推薦,基於我所能看到的修課表現或學習態度而言,我並不想推薦;而我也相信,這些學生在知道我瞭解他們學習狀況的前提下,還選擇請我幫忙寫推薦信,想必也是下下之選、不得已的選擇。
 
很多學生把推薦信看得太重要,但若以審查者的角度觀之,我們都瞭解正面的推薦信有時僅是場面之詞,所以並不太會將之視為評斷受推薦者的重要指標。最重要的兩件事就是:
(1)當推薦者給予負面推薦或非絕對正面的推薦時,我們會對被推薦者抱持質疑。
(2)當被推薦者缺了主管、指導教授、專題老師等推薦者時,也會被列入質疑(質疑此人不受直屬長官的肯定)
 
身為學生,該更注意自己態度與行為;過於短視的態度,往往在未來需要付出對應代價,往往在索取推薦信時製造自己的困擾(也製造老師的難題),屆時後悔就太晚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侯建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