碩博士畢業論文總不成文地會有致謝詞. 它不是論文的必要部分,但有人會迫不及待想寫它,有人會覺得自己昧著良心在寫它...
 
論文的致謝詞是論文作者對研究過程所涉及的人事物所提出的感謝,有心的人往往利用它來表達內心的一種真摯與誠意;但對於某些人而言,致謝詞的存在卻是一種違心之論的作文。
 
以前我在學生時代看別人論文時,第一件事往往是看對方的致謝詞,而我也發現很多人跟我一樣。我總認為致謝詞的表達呈現了一個人內心的思維、細心與誠意,這種細心、誠意相對地會影響到它的論文處理態度。所以一個致謝詞讓我感受是敷衍態度的,第一印象之下,我會以為這份論文處理方式也是敷衍的方式所完成的。
 
致謝詞沒有絕對的好壞、沒有絕對的對錯;但我個人覺得若沒有誠意寫致謝詞,不寫比寫了來得好;若要為被感謝者保留一點顏面的話,作者往往以違心之論來保有雙方表象上的和諧。但若要羞辱被感謝者的話,除了直接用言語羞辱外,我想就是一字不漏地COPY別人的致謝詞,來清楚昭告對被感謝者沒有誠意的感謝。我曾看過兩份一模一樣的致謝詞(除了當中部分人名不同外),且出自於另一份更早論文的致謝詞(幾乎一樣)。乍看之下,我對於這群被兩位作者提到的感謝對象感到慚愧、甚至覺得這群人有被污辱的感覺。比起不被感謝,這樣的感謝方式似乎更清楚地昭示作者並沒有那麼想花時間感謝,而名單中的人,很清楚地被劃上「這群人不值得花時間感謝」的標記。我甚至在想,這兩位學生的指導教授一定很糟糕,兩年的論文都作了,卻讓學生連一點點的致謝時間都不願意花費,不但以形式的方式處理它、更讓形式表露無遺;這指導老師到底作了怎樣的身教?!我想這指導教授實在有必要好好自我反省。
 
我們可能常以為自己的一些小動作、小處理沒有什麼太大影響,但它卻往往是一個人內部狀態最沒有掩飾的呈現。很多時候這些小動作、小處理所呈現出來的誠意、態度、用心,已經讓人對自己下了評分了;反倒是原本自己刻意注意的、認為可能被評分的項目,卻不被納入評分考量,自己的汲汲經營卻因不經意的小動作而流於枉然。
 
常常我們對於自己所流露的小動作被放大解釋後的推託之詞是:「我沒有那樣想、我當時沒注意、...」;但這推託之詞往往是越描越黑、凸顯漏洞,「沒有想、沒注意、...」就是最赤裸呈現自己處理事情態度的有利證據。我記得當兵新訓時,有位班兵很愛趁空閒時間打電話給女友,即便是大家必須一起工作(如打掃)的時候亦然,大家很明顯地對他產生敵意,而他也漸漸地感受到這股敵意。一天,他趁著所有班兵都在一起閒聊的時候,他問了大家為何大家似乎對他不悅,他還煞有其事地說:「我什麼都沒有作啊!」我永遠記得當時我狠狠卻又冷漠地回了他:「就是因為你什麼都沒有作...」;我也知道我一針見血地刺破了他。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侯建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