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前,一位外系的研究生在我一門大學部選修課中的期末報告給了我一個Feedback,「希望老師可以將過去好的報告提供給大家參考,這樣大家才知道該如何把報告寫好...」。一個研究生給了我這樣的一個建議,真是著實讓我失望,當時的我洋洋灑灑地再對她「曉以大義」(尚值得慶幸的是,她願意再回信告訴我她發現她自己心態的不對)

以前唸書時,我不太喜歡老師告訴我太多指令、告訴我該怎作,因為那會讓我在執行任務的過程中很沒有成就感,感覺自己僅是一個Follow指令與規範的執行者、而不是一個任務的發揮者。若我因老師清楚而完整的指令而把任務完善地作好,那也可能僅只代表是指令給得好,而不是我作得好。

我承認,我常念別人「不夠用心」,尤其當我感受到別人不夠願意試著從「不清楚」中先用自己的努力與積極去釐清適當的作法、不夠願意從錯誤中去練習自食其力找出路。每每遇到該用「腦」、用「心」的任務,有些人就第一時間把它們以「我不知道怎作」、「很難」的心態來面對,第一時間就是想要找範本或明確指令來「參考」或「學習」。而這所謂的「參考」、「學習」往往只是好聽的說詞;事實上,這大多只是想要「依樣畫葫蘆」、「省時省力」的藉口罷了。

多年的經驗讓我知道,學生「參考」或「學習」學長姐的論文、報告或範本時,往往會產生一種後果,就是把範本當填充題來處理;也就是挖掉範本中不適合的部分、補上適合自己的部分;而不是去釐清範本的精髓,重新以自己的想法重塑專屬於自己的內容。

「我想要把任務作好,所以我想要拿過去好的範本參考與學習...」,懶惰心態就這樣很官冕堂皇地被合理化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侯建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