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不自覺地活在比較之中,跟自己過去比較、跟別人比較... 但除非有絕對把握,否則人也往往也害怕得知比較的結果。
 
幾天前,收到投稿期刊的審稿意見回函。面對這種意見信時,除非期刊直接接受稿件,否則我都會先準備好心情,過幾天再看意見內容。我不覺得寫這些意見的人是劊子手,因為自己也常扮演給別人意見的角色,將心比心,對方僅是負起自己監督的責任。而我也知道,一個給意見的人即便沒有太負面的本意,但在受評者看來卻是字字句句都尖銳、針針都見血。所以在自己還沒有夠充分的心理準備前、在沒有時間的急迫性下,我會選擇將這些審查意見先行擱置、不去看它,尤其當我當下很需要自信完成某些其他事情時,我不會選擇去看這些意見來打擊自己的信心。當自己有絕對壞的打算與心理準備後,我才會選擇看它。經過幾天的情緒醞釀、有了最壞的打算後,我今天下午終於將意見仔細看過一遍,也許自己已經有夠糟的心理準備,這些審查意見並沒有想像中那樣糟,也準備開始擬意見回覆。
 
上學期博士班自動化專題課程我找來目前在交大工工任教的大學同學WC來演講,講題就是Benchmarking。當然,講題內容是針對企業的評比問題進行報告,演講後不少的學生對講題的內容進行提問,可見大家對此問題對的感受頗深。當時,我就語重心長地把自己處理學生評比的感受也一併分享。以前,學生的各項評比成績(作業、考試)都會在網頁上即時公佈;此舉在任教幾年後終於有學生公然表示這樣是違反學生隱私的作法,當然也有學生支持這樣的作法,認為這樣有公開的比較基準,甚至有了學生與成績的對應關係,會有利於他們得知可學習的對象。對我而言,這樣做的初衷,只是公開自己評分的結果,讓成績是可公開的,而沒有任何個人操弄的可能。面對這樣的質疑,雖然正反意見各有,我還是決定不再即時公布各項成績,因為,我可以因此更省事,只需像大部分老師一樣在學期末將成績明細公布出來;但仔細想想,這樣作就比較不違反隱私嗎?!(至少學生似乎都很接受這種長期以來的成績公佈傳統)在我觀念裡認為,這不過是「朝三暮四」、「朝四暮三」的翻版而已。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侯建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