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今天中午吃飯時,看到一則自由時報體育版報導,分別有兩名小朋友闖進義大利世足賽的練習場,小女孩雀躍地取得了心儀球員的簽名、小男孩開心地在場上踢起球;我想換做是大人觀眾闖進練習場,結果勢必是警衛五花大綁驅離...
 
博一時,我第一次出國到美國參加研討會。當時連中正機場長得怎樣都不知道的我,必須自己隻身經過轉機飛到達拉斯,不少朋友給我警告,要我小心、注意別轉丟了;好在,當時在達拉斯的Eleanor可以幫我打理到美國後的一切。出國前,我特地打電話給Eleanor的母親,看她有沒有希望託付我帶到美國的東西。Eleanor的父母分別是台大、師大的教授,我們約在她母親的辦公室拿「土產」。她母親知道我第一次出國,告訴我趁年輕多出國,不要像她年紀大了,就不太敢出國,怕出錯、丟臉、出糗...。年輕人犯錯沒有關係,大家不會怪罪...
 
Eleanor母親的這個觀念後來成了我教育自己博士生的一個很好提示:有機會要妥善把握。當然很可能在接受機會的過程中會出錯,但博士生一畢業某種程度就被視為獨當一面的個體(碩士生、學士生進入社會後,某種程度還是被視為社會階層中的小孩),若不趁著學生時代多犯錯、吸取經驗;畢業後,並不會變得更有能力接受機會...
 
學校裡的學生就好像大社會的小孩,社會對於學生所犯的錯誤基本上還是抱持寬容的態度,學生有犯錯的權利(但不等於有累犯的權利)。當我們還是處於每個階段的小孩角色時,應當勇於嘗試機會,而不應該以「還沒有準備好」當藉口讓自己逃避,因為人似乎永遠不會準備好等待某個機會、也不太會隨著時間的經過為某個機會持續準備。時間的經過只會增加社會對自己要求的標準,而自己的準備並不會等同增加,面對新機會只會更躲避...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侯建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